【杜课】随笔 | 娱乐新闻:神圣的饥饿(总第66期)
娱乐新闻:神圣的饥饿
文 /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自从各类全民娱乐取代全民健身,成为薮薮国人的精神寄托以来,我一直在认真观看着新闻界有关这类现象的报道。从一个新闻学者的视角来看,《贼船》里所描绘的那些富于责任感的记者们,处在一个尴尬的身份认同危机之中:他们来自充满社会批判意识的新闻人社群,但是加入了作为其批判对象的娱乐事件的“媒体顾问团”;他们颇具专业精神地参与了娱乐,但是却自我期许为——打入“敌人”内部做地下工作;他们试图找到娱乐的黑幕,但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丝一毫选秀舞弊的线索而怅然若失。
在新闻学课堂上,学生们对此分为两派,“原教旨”新闻主义的一派认为,新闻人不仅不应该亲身参与这类一点正经也没有的综艺闹剧,甚至在报道时就不应该干涉任何客观自在的新闻事件;另一派的精神世界看起来要轻松一些:不就是一个娱乐节目吗?与民同乐又何妨?更何况,如果要调查娱乐黑幕,就必须做到对信息的“二源求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跟同学们说,有关“主义”的讨论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如果讨论,请认真而科学。我们不可以让所有人在争吵之后都认为自己比讨论之前更正确了。
解析这一“新闻事件”,需要一个两维矩阵式思维,第一维是记者的业务理念,至少包括两个基本选项:“一般事实报道”、“调查性报道”;第二维是新闻事件的性质,也至少包括两个选项:“娱乐活动”、“有争议的社会事件”。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四个选项:A.对娱乐活动作一般事实报道;B.对有争议的社会事件作一般事实报道;C.对娱乐活动作调查性报道;D. 对有争议的社会事件作调查性报道。
如果是在A条件下,记者没有太大的职业伦理压力;在B条件下,记者有失职之嫌;在C条件下,记者是在小题大做;在D条件下,记者应该严阵以待,回到专业主义的调查立场。
因此,如此看来,问题不在于“媒体顾问团”的价值上,而是出在以下两个前提讨论上:如何认定娱乐事件的性质?如何看待娱乐记者的职业价值观?
“贼船”这一隐喻的出现,颇能表现这种来自记者精英阶层的集体潜意识。你可以对“贼船”有很多解读:既然是船,那么一定有贼;船上原本并没有贼,上的人多了,船上也就有了贼;……诸如此类。不过,你不能排除以下可能:娱乐活动真的只是娱乐活动,船自是船,贼自是贼,贼船的图景来自记者的话语狂欢和职业幻觉。
对于秉持捉贼理念的记者们来说,选秀这条船,或许并不是真正的贼船,但却是他们唯一可以“想上就上,想捉就捉”的船。多年来,文艺、体育所代表的娱乐新闻领域,风起云涌,酣畅淋漓,几乎成为了无处可以寄托的新闻专业精神的最好栖身之所,这是一个幸运吗?“媒体顾问团” 事件的真意就在于此:记者们发现了娱人可以自娱的快乐,但是内心却忍受着职业理念的煎熬。他们对自己的疑问,与对娱乐的疑问一样多;与此同时,他们(及其所代表的公众)赋予选秀事件的社会文化政治的意义,是如此的壮阔而富有想象力,以至于看上去近乎某种“神圣的饥饿”。终于,职业化的焦虑,表现为对娱乐事业本身的无限的情感寄托。
当记者以精英自许之时,他们对新闻事业的一切热忱,从反面成全了电视娱乐工程的全民化。作为牟利者的“来自媒体的娱乐”,与作为监督者的“来自媒体的新闻”,尽管同床异梦,但却异曲同工的完成了一次合奏。
自然,“来自媒体的新闻”并不都是以监督者自居的,更多的则是娱乐的纯粹贩卖者,他们,也是电视娱乐工程的更理想的合作者。此次,参与“媒体顾问团”的记者们,大部分是娱乐记者。
因此,第二个问题:娱乐记者到底应该是什么?答案当然是:报道娱乐的记者。他们也持有记者上岗证,在新闻战线上积极工作,也在报社和电视台的食堂里就餐,他们也勤恳的写稿、播报。事实上,纵观当下新闻界,没有哪个新闻领域比之于娱乐新闻更为活跃、更为热烈、更为受人欢迎。对他们的产品,人们观之如堵;不过对他们的新闻伦理,却大多侧目而视。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按照逻辑推证,显然不是因为娱乐有问题,也不是记者有问题,而是新闻市场的旨趣认同出了问题。当媒介成为综艺会场时,人们不以为它们是 “新闻”内容;当媒介报道娱乐节目时,人们却以为他们与其他新闻一样,是“新闻”,并且,很不幸,他们要求这些新闻理应与其他新闻一样有着不可动摇、不可亵玩的价值观。
在我和一位编辑谈论此一事件时,对方特地认真地纠正我说:我们没有娱乐记者,只有文化记者。好吧,娱乐记者之受歧视深矣。也许,在大众心目中,世界上应该有三种人:记者,非记者,娱乐记者。
的确,在当下的新闻学课堂上,娱乐新闻的某些趣味不那么受人恭维。其新闻采集手段、新闻标题的制作风格,早已经成为一个个唾手可得的精彩的被嘲弄的靶子。但是,你不能否认的是,如此娱乐新闻,依然让广大看客趋之若骛。一言以蔽之,那些对娱乐新闻的批评者,或许正是娱乐新闻的强有力的消费者。显然,这个事实充满了悖论。
当此之时,你会终于意识到:其实,并不是娱乐新闻有问题,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有问题。是它,让记者不记者,让新闻不新闻;是它,让娱乐不娱乐,让严肃不严肃。
如果你是一个娱乐记者,当你发现自己以精英自许时,你是在间接的炒作全民娱乐;当你发现自己以草根自许时,你是在直接的呼应全民娱乐。
在这个了不起的时代,身为新闻记者,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当你以为自己严肃时,你是在娱乐;而当你娱乐时,人们认为你还是应该严肃起来。这时,你还能怎么做?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饥饿是神圣的,然而,对于真正的新闻的饥饿,能让我们一瞬间自感神圣起来。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期待,有一天可以告别这啼笑莫辨、庄谐无着的时代。也许,真的会有一天,娱乐的会归于娱乐,而新闻的会归于新闻。
读后感
文|周文
在阅读完杜老师的文章后,我有尝试着去找《“贼”上了“贼船”》这篇特写作品,可是查找几次都无果,有些遗憾。
新闻界有谚语曰: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航班失事、火车脱轨会成为新闻;而无数航班、火车安全抵达目的地,就不会被报道,不会成为新闻,包括对于娱乐节目的报道也是如此。娱记们费劲心思的打入“敌人”内部,试图挖掘出娱乐节目背后的黑幕、潜规则等内幕,然而结果不是铩羽而归就是小题大做。
其实想一想的话,娱乐新闻之所以会出现,无非是因为人们有“消费和娱乐”需求。娱乐本无罪,但随之产生的文化形态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而使得传播泛娱乐化便是一个大问题了。这时代让人咬狗成为新闻,让娱乐记者成为娱乐的代名词,而与严肃再无瓜葛。正如文中所言:“……是我们这个时代有问题。是它,让记者不记者,让新闻不新闻;是它,让娱乐不娱乐,让严肃不严肃。”
娱乐和新闻并不是矛盾的两者,正如施拉姆所言:大众传播也是存在娱乐功能的。然而尽管新闻可以增加娱乐性,但却不能事事都拿来娱乐。因为新闻的本质决定其必定要承担道义,探寻真相,表达鲜明正确的态度。现在社会上依然是非混杂,真假难辨,因此媒体应当适时重回严肃。
新闻的特性要求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应该明晰事件性质,力求做出合适的报道,贴近大众而不过于娱乐化。媒体不是“媚体”,可读性并不等于迎合部分观众的低趣味,记者始终是捍卫新闻原则的首要群体。我始终相信这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总是需要在去经历、去遭遇挫折、去碰碰壁以后,这个时代的记者们才能真正明白新闻的意义何在,新闻价值观到底为何。
我们期许着未来的某一天,“娱乐的会归于娱乐,新闻的会归于新闻。”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人生百问:
时事热评:
故事随笔:
【路的禅】( 1 ) | ( 2 ) | ( 3 ) |(4)
传媒思考:
盲从 | 谣言 | 社区报 | 新媒体 | 国家形象 | 网络暴民 | 公共领域 | 战略 | 创新扩散 | 网络政治 | 网络游戏 | 网络言论 | 新闻政治 | 严肃新闻
特别关注: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周文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